(此答案仅供参考,欢迎指正错误,谢谢!)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面哪一项不是典型肝脓肿在CT上的表现:E A、平扫低密度病变,中心区CT值略高于水 B、多为圆或椭圆形,部分腔内有分隔 C、多数病灶边缘不清楚 D、病变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环征 E、增强后扫描脓肿壁无强化 解析:99、04、07年考题 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最常见组织类型是:A A、鳞癌 B、腺癌 C、未分化癌 D、混合癌 E、小细胞癌 解析:突出代表为鳞癌,其次是小细胞癌 3、脊髓髓内肿瘤最常见的是:A A、胶质瘤 B、转移瘤 C、淋巴瘤 D、脂肪瘤 E、表皮样囊肿 解析:00、04年考题。髓内肿瘤90%~95%为胶质瘤,其中95%为低级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为儿童最常见的脊髓肿瘤,易发生于颈胸段。 4、关于脑膜瘤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E A、肿瘤边界清楚 B、平扫多为均匀高密度 C、相邻颅骨局部骨质异常 D、大多数明显均匀强化 E、常见肿瘤坏死囊变 解析:大约有3%-5%脑膜瘤呈囊性表现(临床CT诊断学) 5、关于霍奇金氏病(HD)胸部琳巴结肿大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多数侵犯纵隔淋巴结 B、很少侵犯心包横膈淋巴结 C、肿大淋巴结中心可坏死 D、多见单发肺门淋巴结肿大 E、大血管前及气管周围组淋巴结受累多见 解析:06、10年考题。单独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者较为少见 6、有关较大肾细胞癌的平片及IVP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E A、肾脏轮廓增大 B、肿瘤常有微细钙化灶 C、肾盂肾不规则 D、可致肾轴偏移 E、肾可完全不显影 解析:由于肿瘤的压迫、侵蚀,而使一个或几个小肾盏部分或全部不显影,到了晚期可累及大肾盏。 7、关于肝门部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汇合而成 B、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前内侧 C、肝总管在门静脉的外侧 D、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处汇入下腔静脉 E、正常时肝内胆管不显示 解析:97、03年考题。门静脉主干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临床CT诊断学页) 8、肝小血管瘤与小肝癌的主要鉴别点是:E A、是否合并肝炎或肝硬化 B、血管瘤边缘形成假包膜 C、平扫时血管瘤多呈等密度 D、小肝癌增强早期病灶出现显著强化 E、延迟扫描血管瘤缩小或等密度充填 解析:01年考题。 9、“假小叶”形成是下列哪种肝脏病变的病理改变:B A、脂肪肝 B、肝硬化 C、炎性肉芽肿 D、肝包虫病 E、原发性肝癌 解析:肝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细胞变性、小灶性坏死、肝细胞再生、结构改建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 10、最具有特征意义的肺动脉栓塞CT表现是:B A、一侧肺透亮度增高 B、肺的外围以胸膜为基底的楔状致密影 C、实变区内小透亮区 D、增强扫描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支内充盈缺损 E、局限性肺血管稀少 解析:99、00、07年考题。①在没有肺梗塞的肺动脉栓塞中,CT显示栓塞血管供应的肺区内CT值减低,提示该区肺血量减少;②在有肺梗塞者中典型的CT表现为在肺的外围部呈以胸膜为基底的楔状致密影,直径多在3-5cm,内部常有小透亮区,为残存充气的肺。(临床CT诊断学页) 11、下列哪一征象有助于鉴别与室管膜瘤:C A、密度稍高 B、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 C、第四脑室形态 D、中度强化 E、密度均匀 解析:01、09年考题。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大部分位于小脑,两者都可以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 12、风湿性心脏病单纯性:D A、二尖瓣型心脏 B、左心房高度增大 C、左心房左心室均增大 D、左心房增大,左心室不大 E、左、右心室均增大 解析:04、09年考题。诊断二尖瓣狭窄的主要X线依据是左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是次于左心房增大的重要征象。右心房增大在二尖瓣狭窄中比较少见,左心室缩小。最易侵犯的瓣膜是: 二尖瓣。 13、关于松果体细胞瘤的CT征象描述,错误的是:C A、肿瘤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 B、第三脑室后部受压呈杯口状局限扩大 C、松果体本身的钙化常被肿瘤组织包绕在内 D、松果体母细胞瘤内易见囊变、坏死、出血 E、侵及小脑上蚓部时应与髓母细胞瘤鉴别 解析:06年考题。生殖细胞瘤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其发病年龄较小;而松果体细胞瘤发病年龄略高,松果体钙化常被推压后移。 14、关于早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双重造影易显示 B、食管壁舒张度不受影响 C、黏膜增粗不规则 D、钡剂通过多缓慢 E、显示黏膜糜烂多见 解析: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①粘膜皱襞的改变:是最常见的现象,包括粘膜皱襞的增粗、扭曲、中断、破坏及辐凑的改变,其中以粘膜皱襞增粗及迂曲最常见。②局限浅在的充盈缺损③小的溃疡④管壁局限性僵硬:管壁舒张度减低,显示偏侧性僵硬,在食道双重对比造影中较易发现。 15、下列解剖部位穿孔引起小网膜囊积气的是:B A、胃小弯 B、胃后壁 C、升结肠后壁 D、降结肠后壁 E、十二指肠后壁 解析:参见第6、7版外科学 16、关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多见于青壮年 B、发病初期,X线仅见肺纹理增多 C、典型影像表现为病灶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 度均匀 D、病灶数量多时,双肺野可呈磨玻璃样改变 E、晚期粟粒状密度增高影常有融合倾向 解析:三均匀是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特征性改变,密集的粟粒结节可将肺纹理遮盖,使肺纹理不易辨认。发病初期X不能显示典型改变,仅见肺纹理增强或显示肺内有“颗粒感”,晚期粟粒阴影常有融合的倾向。 17、肺气肿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包括:C A、终末细支气管过度充气 B、呼吸性细支气管过度充气 C、腺泡管过度充气 D、肺泡囊过度充气 E、肺泡壁破裂 解析:包括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或破裂的一种病理状态。 18、多发性骨髓瘤CT检查主要目的是:A?C? A、观察有无骨质破坏及程度 B、确定有无病理骨折 C、检查软组织肿块大小 D、了解有无肿瘤内坏死 E、了解椎体压缩程度及范围 解析:98年考题。第8知识点。CT检查可发现更多的病变,同时一些位于纵膈等处不易显示的软组织肿物显示出来。 19、以下肾脏的囊性病变中,有恶变倾向的是:C A、尿毒症性囊肿 B、单纯性囊肿 C、盂旁囊肿 D、肾周囊肿 E、钙乳性囊肿 解析:肾盂旁囊肿不是真性囊肿,可能为淋巴源性囊肿或肾胚胎组织残余发展而成的囊肿,位于肾窦内,可见平扫为0~20Hu之间的低密度灶,不强化,此囊肿可压迫增强的肾盂与肾盏。 20、关于脾血管瘤的描述,错误的是:E A、实性或囊实性肿块 B、边缘清楚低或等密度病灶 C、由毛细血管或海绵样扩张血管构成 D、毛细血管瘤最为常见 E、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解析:99、00、02、05、07年考题。在增强扫描时海绵状血管瘤密度可逐渐增高,直至与正常脾脏密度呈相同的密度,或不均匀强化,总之其CT强化特点与肝血管瘤可相似,也可呈不均匀轻度强化。 21、不符合支气管扩张症表现的描述是:B A、支气管壁增厚 B、空气潴留 C、印戒征 D、蜂窝肺? E、多发囊状阴影伴气液平面 解析:03年考题。引起蜂窝肺的疾病有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石棉肺、类风湿性肺炎、多发性肺囊肿、放射性肺炎等。 22、全小叶型肺气肿的典型CT表现是:D A、蜂窝状改变 B、肺内肺大疱 C、胸膜下肺大疱 D、两肺弥漫分布无壁低密度区 E、呈散在小圆形低密度区 解析:98、02年考题。全小叶型肺气肿的CT特点是全小叶的破坏而形成的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区,无壁,且大小和形态多不规则。 23、脑出血吸收期CT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B A、血肿水肿带增宽 B、吸收期始于第3~7天 C、密度减低表现为液性囊腔 D、血肿缩小 E、血肿密度减低 解析:脑出血按平扫密度可分为:①高密度期(1-14天)②等密度期(14-64天)③低密度期(30-84天)④慢性期(3个月后)--现代全身CT诊断学页 24、骨肉瘤的CT表现不包括:C A、骨质破坏 B、瘤骨 C、死骨形成 D、软组织肿块 E、骨膜三角 解析:骨膜受刺激后发生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新生骨,进一步发展,新生骨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此三角即为骨膜三角,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 25、不属于前列腺癌CT表现的是:E A、前列腺非对称性增大 B、盆腔淋巴结转移 C、前列腺内低密度灶 D、精囊角消失 E、前列腺内见斑片状钙化 解析:前列腺癌的75%起源于后叶周边带,约80%累及精囊的病人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膀胱精囊角的消失盆腔淋巴结转移,膀胱精囊角的消失是肿瘤外侵的一个征象,前列腺癌很少蔓延至直肠,CT表现可见前列腺内密度稍低的癌结节或前列腺外形出现轻度隆起。 26、有关脾脏CT征象的描述,错误的是:E A、平扫正常脾脏密度稍低于正常肝脏密度 B、增强扫描正常脾脏明显强化 C、增强扫描可鉴别肿大淋巴结与副脾 D、脾脏表面切迹较深时,部分层面可表现为脾脏完全断离 E、在一个层面上,脾长度超过10个肋单元为脾脏增大 解析:正常在一个层面脾的长度不超过5个肋单元, 27、最容易出现钙化的脑肿瘤是:C A、胶质母细胞瘤 B、髓母细胞瘤 C、少枝胶质瘤 D、转移瘤 E、淋巴瘤 解析:04年考题。少枝胶质瘤易钙化,约50-80%,钙化灶多弯曲条带状或斑片状。 28、青年患者,肱骨上段CT示均匀一致性低密度区,CT值8Hu,局部骨干稍膨胀,骨皮质变薄,边缘无硬化,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 A、动脉瘤样骨囊肿 B、骨巨细胞瘤 C、粘液纤维瘤 D、骨囊肿 E、嗜酸性肉芽肿 解析: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于20岁以下,病变呈囊状膨胀性骨缺损,破坏后的骨皮质很薄,包壳完整,破坏区内密度均匀,无异常钙化。而骨囊肿可见到骨增生及硬化环。 29、腹部平片示“肝三角”消失,最常见的原因是:D A、消化道穿孔 B、坏疽性胆囊炎 C、阑尾周围脓肿 D、大量腹水 E、升结肠肿瘤 解析:08年考题。肝三角(胆囊三角)又称肝胆三角,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又称Calot三角或外科三角。 30、关于瘤旁水肿的描述,正确的是:E A、位于白质、皮质内的低密度区 B、恶性程度低的肿瘤水肿相对明显 C、水肿严重程度与肿瘤是否压迫静脉窦无关 D、水肿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有关 E、CT影像上呈指套样低密度 解析:瘤旁水肿CT上表现为围绕肿瘤的低密度区。多位于脑白质,较少累及皮质,水肿外侧缘多呈“指状”。肿瘤恶性程度高或肿瘤压迫静脉窦时,水肿程度重。水肿程度与肿瘤大小无 直接关系。 31、患者女,41岁。骶尾部不适5月余,伴排便 困难1周。CT表现如图1所示,根据CT征象,首先考虑诊断为:C A、骶尾部皮样囊肿 B、腹膜后神经纤维瘤 C、脊索瘤 D、脊柱结核 E、直肠癌 解析:脊索瘤是骶骨最常见的原发骨肿瘤。CT表现:①病变部位溶骨性破坏。②肿瘤分叶状,囊实性混杂密度,内可见不规则钙化。③增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④肿瘤向骨外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⑤不易与转移瘤鉴别。 32、肺内“磨玻璃”阴影不出现在:B A、结核瘤 B、肺梗死 C、肺出血 D、病毒性肺炎 E、吸入性曲霉菌肺炎 33、关于食管牵引性憩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食管中段最好发 B、位于食管前壁 C、三角或漏斗形 D、憩室尖端向上 E、可见邻近淋巴结钙化 解析:牵引性憩室大多数由食道周围淋巴腺炎引起,以结核多见,故可见淋巴结钙化。多见于老年人,以食道中段多见;典型表现为基底较宽尖端指向前方或外前方的尖顶帐篷状突出。范围广则为扁平形或菱形。 34、关于正常十二指肠钡餐造影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球部黏膜皱襞多呈纵行 B、球部两侧穹窿形态对称 C、黏膜皱襞呈羽毛或环形 D、蠕动呈连续性无逆蠕动 E、水平段可达L3水平 解析:球部充盈呈等腰三角形或圆顶帽状,球部的粘膜皱襞为3-4条与其长轴平行的透亮阴影,并向球的顶部集中。球部以下的十二指肠粘膜皱襞呈环形或羽毛状,当收缩时则出现纵行皱襞;降部和水平部表现为波浪状前进的蠕动波,降部有时可见蠕动波。 35、关于早期胃癌病理及X线钡餐造影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病变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 B、双对比造影易于显示病变 C、早胃癌与有无转移无关 D、与病变面积大小相关 E、表面凹陷型最多见 解析:早期胃癌分3型(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指癌组织仅限于侵犯胃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癌 36、关于早期周围型肺癌描述,错误的是:D A、实性结节型是最常见的类型 B、结节边缘均不光滑,可见毛刺、分叶或脐凹 C、腺癌早期可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 D、早期周围型肺癌中,空洞型较少见,空洞壁外缘较清楚 E、胸部X线片可遗漏部分早期周围型肺癌 解析: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片上一般表现为结节状阴影,密度较淡,轮廓较模糊。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癌组织沿支气管壁蔓延,并可侵及其分支,在X线片上显示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的小片状阴影。 37、有关上颌窦癌X线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D A、窦腔密度增高 B、窦壁破坏 C、常累及同侧鼻腔 D、常引起同侧鼻窦炎 E、常累及颅内 解析:上颌窦癌特征性表现是窦腔内软组织肿物合并骨质破坏;肿瘤向上累及眼眶和筛窦,向后向外累及颞下窝。横断面可观察肿瘤向内侧经扩大自然开口侵及中鼻道,或破坏内侧壁及鼻甲侵入鼻腔。 38、关于卵巢囊性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E A、影像学检查可区分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B、影像学检查一般可区分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 C、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可存在于一个瘤体内 D、腹膜假性粘液瘤仅由卵巢粘液瘤破入腹腔所致 E、CT可以清楚显示囊腺瘤与卵巢的直接关系 39、关于骨肿瘤的好发部位描述,错误的是:B A、骨肿瘤好发于 B、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C、骨髓瘤好发于扁骨 D、骨瘤好发于颅骨 E、非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骨皮质 40、关于肾血管平滑肌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 A、小的肿瘤多位于肾皮质 B、肿瘤内脂肪成分对病变诊断有确诊意义 C、属于良性肿瘤,不存在恶变可能 D、较大病灶者可发生坏死 E、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一 解析:为肾实质占位病变,境界清楚而密度不均匀,CT诊断的关键是确定瘤内有脂肪成分,即使少量具有确诊意义。见47知识点 41、有关子宫肌瘤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D A、子宫体积增大,可呈分叶状 B、平扫部分仅见轮廓改变 C、增强扫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 D、黏膜下肌瘤可引起子宫腔变形移位 E、肌层内小肌瘤可不引起子宫轮廓的改变 解析:见第7知识点 42、CT在膀胱癌诊断上的主要作用是:D A、区别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 B、发现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或结节 C、对膀胱癌各期的准确分型 D、对淋巴结是否转移做出精确判断 E、确定是否伴有尿路梗阻 解析:06、08、11年考题。第3知识点:CT可作为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检查的首选方法 43、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直肠癌的分期 B、判断癌肿肠壁内浸润深度 C、直肠癌患者行CT检查需清洁肠道 D、判断癌肿对直肠周围脏器的侵犯 E、直肠癌的CT分期与术后TNM分期存在一定的 差异 解析:见11知识点。CT不能区分肠壁各层组织,故无法判断癌肿在壁内的浸润深度。CT对原位癌(Tis)不能作出诊断 44、患者男,29岁。低热、脓尿,血沉加快,CT示右肾实质内低密度灶,相应肾盏及肾盂扩张,内见钙化,最可能的诊断是:B A、肾盂肾炎 B、肾癌 C、肾囊肿 D、肾结核 E、肾结石 解析:肾癌内可含囊变、出血、坏死、钙化等结构,尤其以坏死改变甚为常见。肾实质癌同时可以存在癌内出血,表现为高密度灶,也可合并肾盂积水,少数也可合并化脓感染。 45、肝癌患者,平扫见肿块边缘更低密度环状带,增强扫描显示低密度环状带于门静脉和实质期增强,提示多为肝癌的哪一型:B A、浸润型 B、结节型 C、弥漫型 D、外生型 E、空洞型 解析:见第6知识点。结节型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肿瘤呈类圆形,部分于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更低密度环状带,即假包膜,肿瘤内常形成间壁而密度不均一 46、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D A、侧裂池 B、枕大池 C、大脑凸面脑沟 D、纵裂池 E、大脑大静脉池 解析:见24知识点。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有三个特征性现象:①矢状窦旁征②天幕缘征(高脚杯征)③纵裂池边缘模糊征,即纵裂池内出血高密度边缘模糊。以上三征象的出现率可高达50%~80%,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依据。 47、关于宫颈癌的分期,正确的是:E A、CT能诊断I期宫颈癌 B、宫颈癌Ⅱ期病变侵犯盆壁 C、CT扫描对宫颈癌分期准确率为% D、CT扫描对宫颈癌分期的敏感度仅为50% E、CT扫描对宫颈癌Ⅲ期以上所见较临床准确 解析:11年考题。CT扫描在发现宫旁(Ⅱ期)及盆壁(Ⅲ期)受侵上较临床分期准确,并能更可靠地显示ⅢB型病变。 48、继发性肺结核与原发性肺结核的主要不同点是:B A、病灶位于上肺尖后段及下叶背段 B、一般无肺门淋巴结肿大 C、肺内病灶钙化较少见 D、病灶形态多样,可溶解形成空洞 E、胸腔积液 解析:97、11年考题。原发性肺结核典型的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肺门或纵膈的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原发病灶的同侧。 49、关于脊椎结核的CT表现,错误的是:A A、脓肿内一般无钙化 B、发现死骨CT较平片敏感 C、小关节脱位 D、椎管内受侵 E、沿椎体前缘多椎体侵犯 解析:见14知识点。CT表现:①椎体破坏,压缩,多发小死骨片存在,椎间隙狭窄。②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脓肿内可见钙化。③侵犯椎管可压迫脊髓。④附件及小关节破坏可发生椎体间脱位。⑤病变可跨椎间盘或沿椎体前缘蔓延侵犯多个椎体。 50、患者男,37岁。体检时B超偶然发现左肾上方包块,CT平扫见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接约8mm,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最可能的CT诊断是:B A、肾上腺皮质增生 B、醛固酮腺瘤 C、嗜铬细胞瘤 D、肾上腺结核 E、Cushing’s综合征 解析:05、08年考题。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患者通常为一侧性,偶有双侧。表现为低密度圆形或椭圆形占位,边界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时可有轻度或中度强化。大的腺瘤可有出血、坏死、密度不均、偶有钙化。 51、关于门静脉瘤栓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平扫时瘤栓密度与门静脉无大差异 B、巨块型肝癌形成门脉瘤栓比例最高 C、门静脉分支直径大于主干 D、增强扫描瘤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 E、瘤栓可侵及肠系膜上静脉 解析:03、11年考题。 52、关于腰椎间盘突出CT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E A、病变间盘后缘对称,可除外有间盘突出 B、突出间盘位于后纵韧带一侧时为中央型 C、间盘突出部分密度可较低,近似水密度 D、硬膜囊与神经根袖旋转移位常见于中央型 E、病人临床症状明显,CT示椎间盘膨出时,向 椎间盘上下方加扫是为了查找游离体解析:见第8知识点。疝块密度较高,偶尔可有钙化,可以是与椎间盘脱离的游离体;可以在同一层面上。 53、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Ⅲ甲型是:C A、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向下延伸至无名动脉 B、夹层起源于主动脉降部,向下延伸至腹主动脉 远端 C、夹层内膜撕裂口在升主动脉,向下延伸至降主 动脉 D、夹层起源于无名动脉远侧,向下延伸至左锁骨 下动脉近端 E、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心包腔积血解析:根据内膜破裂位置和血肿范围分三型:I和Ⅱ型破裂口均在升主动脉,但I型累及升主 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Ⅱ型近累及升主动脉;Ⅲ型破口位于动脉韧带附件,仅累及降主动脉。(见临床CT诊断学页)Ⅲ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病变只累及降主动脉者,称为Ⅲ甲型,同时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Ⅲ乙型。(李松年的全身CT诊断学页) 54、骨盆骨折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E A、髂骨翼 B、尾骨 C、骶骨 D、坐骨 E、耻骨 解析:最常见的是耻骨上、下支骨折,严重的耻骨支骨折常合并对侧骶髂关节脱位和分离,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增宽。 55、不符合慢性肺脓肿X线表现的征象是:E A、空洞壁增厚 B、形成肺肿块 C、空洞内无液平面 D、形成多发小空洞 E、相邻胸膜增厚凹陷 解析:慢性肺脓肿以空洞为主,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洞壁较厚,边缘清楚,有或无液平面,由于脓肿向邻近肺组织穿破形成多房性空洞,呈蜂窝状,有数个液平面。少数空洞引流支气管因纤维组织牵拉、扭曲而闭塞,空洞内的液化物质不能排出而干凅,X线表现为团块致密阴影。慢性肺脓肿常并发脓胸或脓气胸。 56、不属于肺源性心脏病致病因素的是:B A、支气管哮喘 B、脊髓灰质炎 C、结节性动脉炎 D、肺动脉瓣狭窄 E、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解析:脊髓灰质炎是传染性疾病,不影响呼吸系 统。肺源性心脏病X线表现主要为慢性肺疾患、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 57、有关对人体腮腺解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E A、腮腺在唾液腺中体积最大 B、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 C、位于乳突尖和颞頜关节之间 D、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内的乳头上 E、三叉神经下頜支出茎乳孔入腮腺 解析:面神经出茎乳孔进入腮腺(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页) 58、下胸部或上腹部CT横断面图像上显示右侧膈脚后方有液体,压迫膈脚向前移位,液体应该位于:A A、右胸腔 B、右腹腔 C、后腹膜腔 D、后纵膈 E、间位结肠肠腔 解析:99、07年考题。膈脚移位征:胸水量多时压迫膈脚向前移位 59、患者男,52岁。呼吸困难伴咳嗽1年余,逐渐加重,无咳痰,轻度杵状指。HRCT示双侧中下肺磨玻璃状斑片影伴细网状影,诊断首选是:A A、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B、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C、细支气管肺泡癌 D、过敏性肺炎 E、支气管肺炎 解析:03年考题。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表现:①蜂窝征②网状改变③胸膜下间质纤维化④支气管周围间质增厚与血管壁不规则⑤长索状瘢痕⑥磨玻璃样密度(见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页) 60、与常规CT增强扫描相比,不属于动态增强扫描优点的是:D A、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B、提高对病灶性质的鉴别能力 C、显示肝内血管解剖较好 D、显示血管受侵和癌栓较好 E、显示肝实质强化程度较好 解析:07年考题。 61、有关肝转移瘤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可经淋巴系统转移致肝脏 B、肺癌转移已占肝脏转移瘤首位 C、肝转移瘤组织学特征与原发肿瘤相似 D、肝转移瘤易于发生出血、坏死及钙化 E、肝转移瘤一般无包膜 解析:由门静脉转移至肝脏的以胃癌和胰腺癌最常见,乳腺癌和肺癌为经肝动脉途径转移中最常见。(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页) 62、脑外肿瘤的特点是:B A、肿瘤边缘不清楚 B、局部脑皮质受压内移 C、肿瘤与颅板接触呈锐角 D、局部脑池或蛛网膜下腔狭窄 E、很少引起颅骨病变 解析:见第49知识点。①脑外的肿瘤界限多清楚、锐利;脑内肿瘤边缘多不清楚。②脑外肿瘤与颅板接触多呈钝角;而脑内肿瘤多呈锐角。③脑外较脑内肿瘤易引起骨质改变;脑内肿瘤较少引起颅骨病变。④肿瘤局部脑池或蛛网膜下腔增宽是脑外肿瘤的重要征象;脑内肿瘤引起局部脑池或蛛网膜下腔狭窄。⑤脑外肿瘤使局部脑皮质受压内移;脑内肿瘤脑皮质位置不变。 63、关于肝癌的影像学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B A、肿瘤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的病灶增长较慢 B、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一般无包膜形成 C、肝癌结节中可形成坏死或偶见脂肪成分 D、肝癌低密度区增强门静脉期可呈高密度 E、肝癌的血供75%来自肝动脉 解析:见第6知识点。结节型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肿瘤呈类圆形,部分于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更低密度环状带,即假包膜,肿瘤内常形成间壁而密度不均一。 64、肝细胞癌的分型包括:C A、单结节型、多结节型、弥漫型 B、中心型、周围型、肝门型 C、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 D、内生型、外生型、浸润型 E、小肝癌型、巨块型、弥漫型 解析:04年考题 65、移行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C A、输尿管 B、膀胱 C、肾盂 D、肾小盏 E、肾大盏 解析:移行细胞癌最常发生在肾盂(82%~90%),但常为多发(2%~44%);同时发生在膀胱10%、同侧输尿管17%或同时在膀胱和输尿管(15%)。 66、不符合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表现是:E A、囊肿包壳完整 B、破坏区内密度均匀 C、无异常钙化 D、常可见骨间隔 E、CT值0~10HU 解析:动脉瘤样骨囊肿包壳完整,破坏区内密度均匀,无异常钙化,但常可见骨间隔。CT值测量对诊断本病有帮助。CT值在10~40Hu。 67、颈椎结核,X线片平片最易观察椎旁脓肿的投照位置是:B A、正位片 B、侧位片 C、左斜位片 D、右斜位片 E、前屈侧位片 解析:99、07年考题。椎旁脓肿常见于椎体前部及两侧,可钙化。颈椎旁脓肿显示于椎前软组织,形成咽后壁脓肿,胸椎者位于后纵膈椎前和椎旁,脓肿常向两侧延伸。腰椎者则形成单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位于椎前时主动脉向前移位。脓肿密度低于邻近软组织。 68、关于胰腺肿瘤的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胰岛细胞瘤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较肝动脉期更易显示病灶的强化特征 B、主胰管及其侧支小管显著扩张伴有胰腺实质显 著萎缩,见于胰腺粘液分泌性肿瘤(P) C、囊腺瘤或囊腺癌可见囊中央的放射状纤维瘢痕征象(P) D、多形性癌可出现极为广泛的胰周淋巴结肿大(P) E、胰头、钩突区出现钙化灶,胰管内或胆总管内结石,提示慢性胰腺炎(P) 解析:见李松年页:胰岛细胞瘤采用螺旋CT双期或多期扫描,特别是在肝动脉期(或胰实质期)在胰腺区域用1-2mm薄层扫描再重建,可在肿瘤与胰腺正常组织出现最大密度差时采集数据,重建发现小病灶。 69、构成右下肺门外缘的主要解剖结构是:E A、右下肺动脉及肺静脉 B、右下肺动脉及支气管 C、右下肺动脉、支气管和肺静脉 D、右下肺动脉及右上肺静脉 E、右下肺动脉 解析:00、08、11年考题。右肺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占1/3,由右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构成;右肺门下部由右肺下动脉干构成,占肺门部的2/3。 70、关于空间分辨率的描述,错误的是:E、C A、CT的空间分辨率是指CT鉴别物体空间大小的能力 B、不同图像重建算法可影响CT的空间分辨率 C、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CT的空间分辨率 D、空间分辨率高,CT显示的线对数也高 E、空间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分辨率 解析:02年考题。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对比分辨率,是指CT对于物体空间大小(几何尺寸)的鉴别能力。密度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分辨率,它表示CT设备对于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以百分数表示。此题应为多选,或题干错误。 71、结节病肺内侵犯的典型CT表现是:E A、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和胸膜下的不规则增厚和小结节病灶 B、双下叶周边胸膜下磨玻璃密度病灶 C、双肺散在分布的小结节,部分伴有空洞 D、双肺弥漫分布的无壁的低密度无肺结构区 E、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腺泡结节病灶,伴肺门淋巴结增大 解析:60-70%的患者胸片有特征性表现,包括支气管旁、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或不伴有肺内病灶。(李松年—全身CT诊断学P) 72、不属于胆管细胞癌CT表现的是:E A、多为肝门区肿块 B、肝内胆管扩张明显 C、可以末梢胆管的限局性扩张为唯一征象 D、增强扫描有延迟强化 E、常伴有门静脉瘤栓 解析:05、11年考题。见第8知识点。 73、最佳X线平片检查,能够较全面评价心脏各房室大小改变的体位是:D A、远达正位 B、服钡正位 C、左前斜位 D、服钡左侧位 E、服钡右前斜位 74、如图2所示,图中箭号所示结构为:A A、半月裂 B、中鼻道 C、鼻泪管 D、筛漏斗 E、鼻丘 75、卵巢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D A、转移瘤 B、恶性畸胎瘤 C、原发性卵巢癌 D、浆液性囊腺癌 E、粘液性囊腺癌 解析:浆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在生发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约占60%~70%。好发年龄为40~60岁。粘液性囊腺癌:约占恶性生发上皮恶性肿瘤的5%~10% 76、以下哪一项CT表现最支持眼眶原发炎性假瘤的诊断:D A、一或多条眼外肌梭形增粗 B、球后软组织肿块 C、病变有增强 D、眼肌附着处眼环增粗,模糊 E、双侧眼球突出 解析:眼外肌腱与肌腹都肿大,眼肌附着处眼环(色素膜-巩膜)增厚、模糊并有强化。这些都是假瘤的特征性表现 77、关于畸胎瘤CT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少数囊性畸胎瘤可含三胚叶成分 B、皮样囊肿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 C、囊性畸胎瘤囊液密度均匀 D、部分囊液可呈软组织密度 E、恶性者较少侵犯周围组织 解析:实性者即畸胎瘤,含有全部三胚叶成分。恶性者边缘常不清楚,并可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皮样囊肿在增强扫描时可出现边缘增强环;典型的畸胎瘤是含有各种组织的混合物,CT密度包含脂肪、软组织和钙化。见第15知识点。 78、引起上腔静脉阻塞最常见的病因是:C A、淋巴瘤 B、胸腺癌 C、肺癌 D、胸内甲状腺肿 E、恶性畸胎瘤 解析:11年考题 79、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巨大转移瘤重要影像鉴别点是:C A、肿瘤为混杂密度 B、中央可有囊性变 C、可有蝶鞍扩大,鞍背变薄 D、瘤旁水肿明显 E、肿瘤内可出血 解析:与单发巨大转移瘤鉴别:二者CT表现相似,但胶质母细胞瘤由于病程较长,易引起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转移瘤因病程短,无长期颅高压所致骨改变。 80、CT扫描显示左膈膈面局限性软组织影,其内见脾脏影及脂肪密度影,应诊断为:D A、食道旁裂孔疝 B、滑动型食道裂孔疝 C、短食道型食道裂孔疝 D、Bochdalek氏孔疝 E、Morgagni氏孔疝 解析:Bochdalek氏孔疝表现为膈肌大小不等的缺损,有网膜甚至腹膜后脂肪突入胸内,此外,还可有腹部脏器,特别是脾脏移位入胸内。 81、良性软骨肿瘤环形钙化的中心是:B? A、未钙化的瘤软骨 B、骨结构 C、纤维血管结构 D、纤维脂肪结构 E、坏死组织 82、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是指:A A、骺软骨板下的成骨层 B、骺软骨板肥大细胞层 C、关节面下骨板 D、干骺端生长障碍线 E、干骺端皮质骨 解析:03、08年考题。干骺端又松质骨形成,周围为薄的骨皮质,顶端为一横行的线状致密影,即骨骺软骨板的临时钙化带,是骺板软骨基质的钙化。临时钙化带随着骨骼的增长,不断向骨骺侧移动。 83、患者女,35岁。右上腹隐约不适,CT平扫右肝内约4cm大小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动脉期明显周边强化,延迟扫描等密度。最可能的诊断是:B A、肝癌 B、肝血管瘤 C、肝脓肿 D、局灶结节增生 E、肝腺瘤 解析:00、06年考题 84、患者男,25岁。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多发片状模糊影,部分可见空洞形成,可能的诊断是:D A、浸润性肺结核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血源性肺脓肿 E、转移瘤 85、患者女,74岁。体检胸部X线片显示右上纵膈增宽,向上与颈部软组织影相连,气管局部受压左移,边缘光滑,最可能的诊断为:C A、胸腺瘤 B、纵隔淋巴结肿大 C、胸骨后甲状腺肿 D、前纵隔畸胎瘤 E、支气管囊肿 86、患者男,49岁。乏力、胸闷、体重下降3个月。CT示左侧胸腔积液,纵隔及肋胸膜弥漫增厚,厚度达2cm,未见钙化,肺内未见异常病灶。最可能的CT诊断是:A A、胸膜转移瘤 B、良性胸膜间皮瘤 C、恶性胸膜间皮瘤 D、胸膜结核 E、胸壁肉瘤 87、患者男,16岁。外伤后左膝疼痛,X线片示股骨远端干骺端大片状筛孔状低密度区,伴有云絮状高密度影,周围见骨膜增生。最可能的诊断是:C A、软骨肉瘤 B、尤文肉瘤 C、骨肉瘤 D、化脓性骨髓炎 E、软骨母细胞瘤 解析:见第10知识点。成骨肉瘤又称骨肉瘤或骨生肉瘤骨肉瘤或骨生肉瘤,是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11~20岁可占 47.5%,男性较多。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是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88、青年男性患者,鼻腔反复大量出血,CT显示鼻咽后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迅速显著强化,首先应考虑为:C A、鼻咽癌 B、恶性肉芽肿 C、鼻咽血管纤维瘤 D、脊索瘤 E、淋巴瘤 89、患者中年男性,近日无诱因鼻腔少量出血,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影像检查发现鼻咽右侧壁,肿块咽隐窝闭塞,咽旁脂肪间隙消失,下列疾病中应诊断为:B A、淋巴瘤 B、鼻咽癌 C、脊索瘤 D、鼻咽血管纤维瘤 E、颈动脉体瘤 90、患者男,35岁。突发高热、寒战,伴有咳嗽及咳铁锈色痰,关于此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 A、该病的病因菌多为肺炎双球菌 B、患者症状初起时立刻进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 可能为阴性 C、该病典型的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叶实变 D、病变多在两周内吸收 E、患者症状消失时,胸部X线片上的病变亦吸收 解析:咳铁锈色痰是大叶性肺炎特征性表现,95%以上是肺炎双球菌致病,在充血期6-12小时内,往往没有明显的X线征象,结构及时治疗病变往往于7-10天逐渐吸收,但X线上肺部病变的吸收较临床一般情况好转表现为晚,常于体温下降后一周左右开始消散。 二、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请选择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91、有关乳突胆脂瘤X线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AB A、乳突多为气化型 B、乳突内见透光空洞影 C、空洞呈多发虫蚀样 D、空洞绕以硬化环 E、胆脂瘤X线检查均为阳性 解析:较小的胆脂瘤平片多不能显示。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P页 92、CT扫描,属于垂体微腺瘤间接征象的是:ACE A、垂体高度增加 B、垂体内有出血 C、垂体柄偏移 D、颈内动脉被包绕 E、鞍底局限性下陷或局部骨质吸收解析:第65知识点。冠状位薄层扫描可见垂体高度大于9mm,垂体上缘局限性向上突出,垂体内异常等或低密度影,垂体柄移位。鞍底可局限性变薄下陷。 93、喉部CT的正常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 A、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B、梨状隐窝位于喉前庭的两侧 C、会厌间隙与喉旁间隙不相通 D、喉软骨钙化,以环状软骨钙化最常见 E、声门区层面见三角形对称的声带 解析:会厌前间隙向下与喉旁间隙不相通 94、胸膜钙化常见病因是:CE A、胸膜间皮瘤 B、腺癌肺转移 C、胸腔出血机化 D、肺尘埃沉着症 E、结核性胸膜炎 解析:胸膜钙化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及胸膜腔出血机化。另外尘肺如滑石肺和石棉肺也可发生胸膜钙化。 95、关于肺转移瘤X线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ABE A、肿块病变边缘多清楚 B、粟粒转移大小多一致 C、粘液性肿瘤转移可钙化 D、肿瘤内可出现薄壁空洞 E、骨肉瘤转移瘤病变可见骨化 解析:肺转移瘤可呈单发或多发空洞影,一般转移瘤引起的单发空洞壁厚度不均,但有的较均匀,可误认为化脓性炎症和结核。病变有钙化常见于骨肉瘤及软骨肉瘤转移。 96、骨瘤好发部位包括:DE A、颅骨外板 B、颞骨岩锥 C、下颌骨 D、筛窦 E、额窦 解析:见X线部分第10知识点。鼻窦内的骨瘤多见于额窦和筛窦,可有窦壁膨胀。 97、能引起颅骨改变的疾病有:AE A、脑囊虫病 B、三叉神经瘤 C、垂体瘤 D、听神经瘤 E、蛛网膜颗粒 98、神经元移行异常可表现为:ABD A、灰质异位 B、脑裂畸形 C、脑穿通畸形 D、平滑脑 E、脑膜脑膨出 解析:神经元移行异常可表现为灰质异位、平滑脑、脑裂畸形。 99、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的相同点是:ABCDE A、X线束为锥形 B、可获得人体容积数据 C、使用滑环技术 D、扫描框架采用短几何结构 E、可进行连续数据采集 、多发性硬化常见的CT表现是:ABCDE A、急性期病灶可强化 B、病灶小 C、病变多发 D、位于脑室旁 E、无占位效应 解析:见第74知识点。多发性硬化的特点:病灶小、多发、位于脑室旁。病灶的强化形式可表现为病灶边缘强化、斑片状强化、病灶内高密度结节强化病灶边缘强化、斑片状强化、病灶内高密度结节强化。MS平扫为多发低密度灶,无占位表现。 赞赏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