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解你不得不知道的一些事

时间:2016-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一、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position):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身自然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翼点(pterion):颅骨侧面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形成“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胸骨角(sternalangel):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两侧接第二肋软骨,是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4.关节(joint):全称为滑膜关节,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想对骨面间有滑液腔隙,充以滑液,因而一般具有较大活动性,骨面间相互分离,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连接。

5.斜角肌间隙(scalene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6.腹股沟韧带(inguinalligament):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形成腹股沟管的下壁。

7.角切迹(angularincisure):是胃小弯最低点弯度明显转折处,是胃体和幽门部在胃小弯的分界。

8.肝门(portahepatic):肝脏面近似“H”形的横沟,它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

9.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膀胱三角(trigoneofbladder):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粘膜与基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黏膜都保持平滑状态。此三角是结核、肿瘤、炎症的好发部位。

11.尿道球(bulbofurethra):是尿道海绵体后端的膨大,位于两阴茎脚中间,固定于尿生殖膈的下面。其内尿道最宽,称尿道球部。

12.窦房结(sinuartrialnode):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

13.隔缘肉柱(节制索):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称隔缘肉柱,内有心传导系右束支以及供应前乳头肌的血管通过。

14.动脉韧带(arterialligament):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的遗迹。

15.颈动脉窦(carotidsinus):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16.颈动脉小球(carotidglomus):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扁椭圆形小体,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反射性调节呼吸。

17.静脉角(venousangle):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回合,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18.危险三角:两侧口角与鼻根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面静脉在口角以上的一段缺少静脉瓣,并通过内眦静脉和眼上下静脉及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向交通。

19.乳糜池(cisterna):位于第一腰椎前方的囊状膨大,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为胸导管的起始部。

20.灰质(graymatter):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大部分树突聚集的部位。

21.白质(whitematter):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

22.神经核(nucleus):在中枢神经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状结构。

23.椎体交叉:延髓腹侧面正中有前正中裂,其两侧的纵行隆起称椎体,由大脑皮质发出的椎体束(主要为皮质脊髓束)纤维构成。在椎体的下端,大部分皮质脊髓束左右交叉,形成发辫状的椎体交叉。

24.Willis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端吻合而成。

25.内囊(internalcapsule):又称投射纤维。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三者位置不能变)。是投射纤维在此处高度集中地白质板,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字形,分前肢、膝、后肢三部。

26.内侧丘系(mediallemniscus):由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上行纤维组成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传导来自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二、简答题

(一)子宫的形态、固定及位置

形态: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后稍扁倒置梨形,分底、体、颈三部,其中子宫颈由突入阴道的子宫颈阴道和阴道以上的子宫颈阴道上部组成,子宫与输软管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体与子宫阴道上部的上端较为狭细的部分称子宫峡子宫内腔狭窄,分为子宫腔、子宫腔颈管两部分。

位置:子宫位于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接阴道,两端有输软管和卵巢,未妊娠时子宫底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下端在坐骨脊平面稍上方,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呈轻度的前倾屈位。

固定装置:子宫借韧带、阴道、尿生殖膈和盆底肌等保持其正常位置。韧带(1)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2)子宫圆韧带:对维持子宫的前倾具有一定的作用(3)子宫主韧带:是维持子宫颈正常位置不至向下脱垂的重要结构(4)子宫骶韧带:子宫圆韧带协调,维持子宫前屈位。

(二)肝的形态:肝呈不规则的楔形,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肝上面与膈相接,又称膈面,肝下面朝向下后方,邻接许多脏器,又称脏面,中部有一“H”形的沟,由左、右纵沟和中间的一条横沟组成,横沟为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肝左、右管,及淋巴管神经。“H”形横沟可将肝分成四叶。

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三)肾的形态:肾是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分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两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等出入的门户。出入肾门的结构,它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之间的空隙称肾窦,窦内容纳肾盏、肾盂、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肾前面凸向前外侧,后面紧贴腹后壁,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后。

(四)胃

(1)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分前、后两壁,大、小两弯和出入口。

入口——贲门

出口——幽门

上缘——胃小弯

下缘——胃大弯

两壁——前、后壁

(2)胃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3)胃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T11左侧,幽门位于L1右侧。

(4)胃的血供:

动脉:胃左动脉营养贲门和胃小弯

胃右动脉营养胃小弯

胃网膜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营养胃大弯

胃后动脉营养胃后壁

胃短动脉营养胃

静脉:胃左静脉:与胃左动脉伴行,注入肝门静脉

胃右静脉:与胃右动脉伴行,在幽门附近注入肝门静脉

(五)循环题(必考其一)

(1)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室间孔→第三脑室脉络丛→中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2)眼的房水循环

房水(睫状体)→眼球后房→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循环障碍:继发性青光眼

(3)胆汁排出途径

由肝、脏分泌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开口与大乳头)

(六)神经传导(必考其一)

(1)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浅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后根外侧部→脊髓后角(第二级神经元)→斜越上升交叉→对侧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2)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中枢突→后跟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

(3)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的浅感受器→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根(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第二级神经元)→(交叉到对侧)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的下1/3部

(4)视觉传导通路

视杆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节细胞(第二级神经元)→视神经→视交叉(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视辐射(经内囊后脚)→内囊后脚→距状沟上、下皮质

损伤表现:(重要)

①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该侧视野全盲

②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可致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③一侧视交叉外侧部的不交叉纤维损伤,则患侧视野的鼻侧半偏盲

④一侧视束以后的部位(视辐射、视区皮质)受损,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5)瞳孔的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双侧瞳孔缩小

(七)鼓室的六壁

上壁:鼓室盖壁,是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的薄骨板。

下壁:颈静脉壁,是分隔鼓室与颈静脉窝的薄骨板。

前壁: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其上方有咽鼓管的开口。

后壁:乳突壁,其上部由大而不规则的乳突窦开口。

内侧壁:也称迷路壁,即内耳前庭部的外侧壁。

外侧壁:鼓膜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外侧面向前、向下、向外倾斜,其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中耳的一些病变会导致光锥改变或消失。

(八)关节

1.膝关节:

(1)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

(2)形态特点: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囊的外侧有索状的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关节腔内还有滑膜衬覆的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之间,垫有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3)运动:膝关节主要做屈、伸运动,膝在半屈位时,小腿尚可做少许的旋转运动。

(4)主要肌: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5)神经支配:股神经、坐骨神经。

2.肩关节:

(1)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关节盂的周围镶有关节唇,使关节窝略微加深。

(2)形态特点:肩关节囊极为松弛,关节腔宽大,囊附着于关节盂的周围和解剖颈。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腱通过,关节上方有连结喙突和肩峰的喙肩韧带。此韧带与喙突和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股骨头向上脱位。

(3)运动: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4)神经:腋神经

3.髂关节:

(1)髂关节组成:由髂骨与股骨头构成。

(2)结构特点:髂臼窝深,周缘附有肥厚的髂臼唇,使股骨头几乎全被嵌入;关节囊厚而坚韧,前面包裹整个股骨颈,后面包裹股骨颈的内侧2/3;关节囊周围有髂骨韧带、股骨头韧带、耻骨韧带、坐骨韧带、轮匝带加强。因此,髂关节的稳定性大于灵活性。

(3)运动方式:髂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但运动的幅度比肩关节小。

(九)肝门静脉组成、属支,门腔静脉吻合途径

1.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所构成。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

2.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吻合:

(1)通过食管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2)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3)通过脐周静脉网形成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三、重点小题

1.膈的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紧位于脊柱前方,通过主动脉和胸导管。

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左前方,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

腔静脉孔:食管裂孔左前方中心腱,通过下腔静脉。

2.鼻旁窦4对:

(1)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2)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3)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4)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3.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囊、关节面、关节腔。

4.咽峡:腭帆后缘和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城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5.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部,与C6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位于T4下缘,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在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与第十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以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焦点为标志

7.左右支气管的区别:

左支气管:管径较粗而短,走行较垂直;

右支气管:管径较细而长,走行较水平。

8.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9.心的四个沟:

(1)冠状沟: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

(2)房间沟:左、右心房的表面分界;

(3)前室间沟:左、右心室的心肋面分界;

(4)后室间沟:左、右心室的膈面分界。

10.人脑由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六部分组成。

11.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12.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

13.结肠特征结构: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

14.肾的被摸(由内向外)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15.输卵管可分为: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输卵管子宫部

16.心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17.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损伤后对侧肢体偏瘫。

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损伤后对侧相应部分一般感觉障碍。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损伤后能理解他人语言,但丧失说话能力。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损伤后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

听觉型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损伤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他人讲话,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话。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bo.com/jbyf/17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