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段界于1~2cm长时:有人主张行狭窄段切除食管端端吻合术,但术后有再狭窄之可能 先天性食管狭窄,经食管扩张治疗,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也是满意的(.:赖兴荣) 当狭窄段长于2cm时:将狭窄段食管切除行食管胃吻合术此时若狭窄段切除不彻底,术后仍有再狭窄的可能该研究中有1例术后半年再发呕吐,虽多次行气囊导管扩张术仍不缓解,再次手术发现吻合口狭窄,施行吻合口处前壁纵切横缝,并切除狭窄处瘢痕环,将胃前壁包埋于缝合处因此,应充分切除狭窄段食管,并注意吻合技术,以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另外,由于切除了胃食管连接部,术后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可采用食管胃套入吻合术或附加抗反流性措施,如幽门成形术或胃底折叠术蹼型狭窄可在食管镜直视下行扩张术,效果满意,但操作繁琐,存在穿孔危险近年采用气囊导管扩张治疗效果较好,其优点是对婴幼儿不需全身麻醉,操作简便,无穿孔危险,且一次性插入,扩张持续缓慢,可反复扩张3~4次,一般扩张2~5次可解除食管梗阻症状 不同类型的狭窄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肌层肥厚型和气管迷入型视病变长度采用不同术式 狭窄段长度不超过1cm时:行狭窄处食管纵切横缝法尹兴家 (1988)主张采用类似改良的hellers术式,即纵行切开狭窄段食管壁肌层,游离狭窄处黏膜下层,将黏膜纵切横缝,缺损处肌层用带蒂大网膜覆盖修补 先天性食管狭窄治疗措施: (一)治疗 确诊后可先作胃造瘘术经口咽下一根粗丝线,从胃造瘘口将丝线远端提起后,将丝线两端连接在一起,后循此线进行扩张术开始1~2次/d,1周后改为隔天1次,持续3~4周,再继续用橄榄头形探条扩张数次即可获得良好疗效也有人主张手术治疗,经右胸暴露食管,纵行切开食管壁,将造成梗阻的蹼或膜形结构切除,但其疗效不佳如术中发现造成梗阻的原因为环状软骨结构,可将此段食管切除,然后作食管端端吻合 (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