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或者进食的时候,如果觉得太烫,有些人也许会选择吞下去;或者因为赶时间、性情急躁等原因,习惯性进食速度特别快,食管上面的神经系统不如口腔发达,不能敏锐地感觉到疼痛不适,然而不敏感不代表它没受影响,烫食和速食都是是食管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食管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强,它会受伤,甚至会罢工。更有甚者,由于食管的不敏感和对于食管癌常识的缺乏,早期食管癌症状不太明显的时候,很多人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也没当回事,直到连粥医院检查,延误了治疗时机。 食管癌离我们有多远? 其实很近,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全世界40多万食管癌患者,63%发生在中国,中国每年因为食管癌死亡的人数约为15万,几乎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 以下为大家提供的,是关于食管癌的症状、致病因素、多发人群和疾病预防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理解食管癌这一种疾病,也提醒大家从饮食生活习惯放等方面呵护我们的食管,做到有效预防食管癌的发生,提早对食管癌的治疗。 早期食管癌有哪些症状? 1、咽下梗噎感: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食管癌致病因素有哪些? 1、化学病因 亚硝胺。这类化合物及其前体分布很广,可在体内、外形成,致癌性强。在高发区的膳食、饮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测亚硝酸盐含量均远较低发区为高。 2、生物性病因 真菌。在某些高发区的粮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更促进癌肿的发生。 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钼、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 4、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5、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 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龋齿等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6、食管癌遗传易感因素。 哪种人易患食管癌? 1、长期的不良饮食刺激。某些食管癌高发区的居民习惯于长期食用过硬的、粗糙的食物,而且进食时粗嚼快咽;还有些人喜欢喝过烫的茶水或汤,或过热粥。粗硬的食物或过热的食物通过食管时磨擦和刺激食管粘膜,长年累月的不良刺激,引起食管粘膜的慢性创伤和炎症,反复使食管内衬的鳞状上皮细胞遭受破坏后增生修复,在此过程中就可能发生鳞状上皮细胞的癌变,产生食管癌。 2、长期饮用亚硝酸胺类致癌化合物含量高的水或某些食物。这种致癌物质摄入量愈高,发生食管癌的可能性就愈大。 3、食管长期慢性炎症。据调查发现,食管憩室、瘢痕狭窄、慢性食管炎、食管息肉等长期存在,均可能发生恶变形成食管癌。 4、长期食用发酵、霉变食物。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长期食用发酵或霉变食物,因其内含多种霉菌,易发生食管癌。如食物中霉菌和亚硝胺含量均较多,两者有较强的协同致癌作用。 5、长期吸烟和饮酒。调查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特别吸烟斗烟和嚼烟者,不仅易患肺癌,而且易患食管癌,如同时有饮烈酒习惯者,则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更大。 6、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生有80-90%是由于后天因素或环境因素所致。但调查发现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7、其它因素。调查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生与某些维生素缺乏及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如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A、烟酸等缺乏,钼、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 如何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1、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刺激性、过烫的食物; 2、亚硝胺与食管癌的关系密切,霉菌能增强亚硝胺的致癌作用。不吃腐烂水果、发霉的粮食、市售的咸鱼咸肉和腌菜,少吃剩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 3、戒烟、戒酒。 4、营养均衡,营养不良与食管癌有关系。蛋白质缺乏会出现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恶变;脂肪缺乏时有碍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影响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5、积极治疗食管疾病,食管炎、白斑、息肉、憩室、贲门失弛缓症等。 |